西宁FIRST,少年的你
FIRST青年电影展
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
XINING 2020
陀螺 X FIRST 特别报道
撰文/ Mr.Infamous
编辑/冷狗
©️配图来自网络,侵删
昨天FIRST青年影展落下帷幕,不得不说,凭借《少年的你》圈粉无数的“一号人物“之一易烊千玺,给本届FIRST青年电影展带来了不小的关注度,光是昨天的热搜,就有好几个。
一个小彩蛋,昨天四字弟弟粉丝站发出的酒会视频里,惊现某位熟悉的路人......👇
言归正传,提到易烊千玺,不只是因为他为青年电影做的宣传。其实是为了引出今天的主题——少年题材。
这届FIRST青年电影展,少年题材相当招眼,相当扛打。
除了前几天推介过的本届最佳纪录片《棒!少年》,还有同为纪录片的《告别十二岁》《光之子》,以及和《少年的你》题材的校园暴力剧情片《加害者,被害人》......等等。
《棒!少年》昨晚刚刚获得
本届FIRST影展最佳纪录片
这些作品一字排开,像是不同声部机缘巧合地找到了一段相似旋律,一鸣,就惊到了几许心酸,几刀感慨。
看的是他们,也是我们。
看的是过去,也是现在。
1 困境
这些少年题材的电影,即便是许慧晶那部充满热血与嬉闹的《棒!少年》,底子里都有一层伤情的基调。因为镜头下的孩子,大多身陷困境。
出现在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道难关,就是贫寒。
《棒!少年》
《棒!少年》里的少年,基本上都生在贫困的乡下。
譬如小双,出生后家里根本养不起,双胞胎哥哥还被送到了河北保定,但没过多久,他就落得了孤儿的命运,只能由亲戚拉扯大。村子太穷,谁都希望他能远走高飞,不再回来。
徐玮超执导的《告别十二岁》记录下新疆石河子一群爱踢足球的孩子。
他们全都来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,最糟糕的是阿布(大名阿不来肯),父母双亡,顶梁柱奶奶还患上白内障,同学们就总跟他开玩笑,转移他的注意力。
《告别十二岁》
同是爱踢球的孩子,超短剧情片《伤停补时》里的小俊,也是出生在穷人家庭的。
而他最好的朋友小夏,生活条件则相对优渥,赛后两人乘坐的车子一比对,那种似乎注定分道扬镳的差别格外烧心。
《伤停补时》
2018年的《中国统计年鉴》里提到,2017年,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为3.1%,贫困人口达3000万。尽管数字逐年下降,但仍有这么多孩子出生在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的家庭。
可哪怕不在精准的贫困线下,许多家庭依旧逃不过捉襟见肘的窘迫。
贫穷让家中仅剩的成年人忙于维持生计,孩子基本处在放养状态,教育相对不上心,关爱更是难以补足。
《棒!少年》的马虎小时候,母亲和父亲吵架后就独自跑了,剩下那个长期在外的父亲,始终没有与孩子建立深厚感情。
《棒!少年》
《光之子》里的藏地少女梅朵,幼时正生着病,父母就离婚了,姐姐跟着爸爸,她则跟着妈妈。可妈妈后来又跟着新男友跑了,直到对方去世,才回归家庭。自小被外公外婆带大的梅朵,父母在世却成为了孤儿。
她求学的地方,正是一所孤儿福利学校。为了能让他们尽量体会到一点母爱,每30个孩子会配一个“妈妈”。稀释至此的母爱,已是他们难得的至宝了。
《光之子》
《罪业搭档》虽然不是以少年为主视角,但有一个重要角色,当年母亲因为被致幻剂坑害,倒床不起,被逼入困境的父亲用极端手法向警方提出诉求,却最终引爆自己身上的炸药。
而少年的人生轨迹,从此改变。
《罪业搭档》
在这些故事里,家庭无法成为这些孩子的庇护,而学校也未必能够兼顾他们的安危。
纪录片中的学校,哪怕经费与师资不足,也还是努力撑起孩子们的一角天空。
剧情片《加害者,被害人》则凸显了学校面对校园暴力不作为的恶果,同学之间冷热暴力相向,有人担惊受怕,也有人天天想死,最终伤亡事件不幸发生。
《加害者,被害人》
从出生到求学,每一个少年都有太多风浪需要经历,而这或多或少都会一再惊醒我们——
原来他们也在经受我们相似的困惑,
原来同一片天空下,有那么多人过得那么糟糕。
2 去路
每一部电影都像是一个战场,每一个少年都要在这或真或假的故事框架里,做出自己的挣扎与突围。
刚才提到,《光之子》的梅朵是个父母在世的“孤儿”。
可尽管父亲早就抛弃了自己,她还是一直抱有幻想与渴望。想念这个没有概念的形象时,她就会把书上的男人画下来,当作自己的父亲。
《光之子》
画画是她寄情的方式。画面越热闹,色彩越炽烈,那种孤独与不安越强烈。
她把我们那些看似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事情当作梦想,那梦想给日常镀了金,让每一个不曾惜福的人感到惭愧。
梅朵太单纯、太善良了,终于如愿跟父亲相处几天后,父亲在她心中就成了神,非常慈悲,有一颗温暖的心。见到他过得不好,她会难过,而看到他能够享受美景,儿女绕膝,会觉得幸福,哪怕这幸福与自己无关。
《光之子》
然而父亲再次食言,依然没有经常来看她,与此同时,外公走了,家中剩一个孤零零的外婆,凋敝的景象让团圆成了愈发缥缈的现状。
她曾经找到画画与父亲这两个精神支柱,在依旧充满期望的岁数上,谁也说不准坚强应该是怎样的模式。
只跟随她一段时间的电影当然也给不出答案,但在挺过漫漫成长路时,总希望“光之子”代表得了她内心最明亮的勇气。
《光之子》拍摄花絮
一样不知所向的还有《告别十二岁》里的孩子。他们都在念小学五六年级,调皮捣蛋,成绩不好,家长对他们学业也没有太多要求,像是维族少年肉孜(大名如孜阿吉·库尔班),曾经并不确定自己五年级后是否要继续上学。
《告别十二岁》
但这些孩子有一个共通点,那就是对足球的热爱。
队长哈木江(大名依力哈木·买买提明)说了:“就相当于它是我的半个生命吧”。
但对他们而言,绿茵场不仅是他们寄情的游乐场,更是未来人生的一个豁口。他们踢球,以石河子的普通学校为起点,去乌鲁木齐比赛,希望能让更好的球队看上自己,带走自己。
才十一二岁,他们就谈着想当球星,想赚钱,想给家里人买房买车。
《告别十二岁》
看到这种“懂事”,很难不生出一点疼惜。
《棒!少年》那群凑在北京郊区的“弃儿”们,在棒球爱心基地的教练指导下,由零基础开始学习打棒球,一路打到了美国,参加世界级少年棒球比赛。
山沟沟里的孩子,何尝想过面前有如此广大的一个世界,而连通他们与外界的,是之前闻所未闻的棒球。
虽然前景永远充满变数,但对未来,大多数孩子终于有了去畅想、去改善的勇气,这样的指向,是极富光亮的存在。
《棒!少年》
这些纪录片,关注就是一种力量,它们引导观众走向不曾观照过的人与事。
而剧情片则在现实基础上,推演少年困境。
《伤停补时》里的一对挚友,悬殊的家庭条件让他们走向不同的岔路。
小夏要去北京求学了,小俊依然留在原地,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出现后,他们盼望下次再会。
电影在短短几分钟里温柔地写尽重逢的期许,尽管长大成人的我们,再也不敢对这些美好寄望抱有信心,只是被短片这么戳上一把,还是会短暂忘却早被社会法则划好的路线。
受真实事件启发创作的《加害者,被害人》,则以比《少年的你》更凶残的事件,展现了校园暴力之下每个人的困顿与悲哀。而当加害者与被害人这两重身份叠加到同一个人身上后,这个故事走向了更深层次的反思。
连同少年犯罪、同侪压力、异己恐惧、荡妇羞辱、传媒偏颇、网民盲从等重大问题,《加害者,被害人》把少年,甚至所有人,所置身的脆弱环境给整个托出。电影里的故事早有定局。
但现实总能预留改变的信念。
一部部电影看下来,干净的,生猛的,各型各色。
镜头里的少年,走马灯般让我们这些世故了的大人,拾回许多纯粹与憧憬,感念许多道义与希冀。
这是电影的态度,电影的意义,电影的宏愿,电影的能量,也是我们这些观众在世间磕磕碰碰后,难得寻回的立足点与瞭望塔。
-END-
往期回顾
·陀螺电影 X SIFF上影节·
这个日本遗孤故事,本可以卖惨,但他没有
天热了,我想住进他的房间
别花冤枉钱,上影节这些片千万别看!
·陀螺电影 X 西宁FIRST影展·
这部新片,并不是什么“爆款”
这个顶级影展再次贡献了年度最佳电影混剪
· 感谢关注 ·
陀螺电影
豆瓣 | 陀螺凡达可、陀螺电影
微博 | @torovandarko
微信公众号 | 陀螺电影
B站 | 陀螺电影
知乎 | 陀螺电影
今日头条 | 陀螺电影
西瓜视频 | 陀螺电影
网易新闻 | 陀螺电影